平度:构筑新格局 “四区八园”加速突破发展
金色9月,总投资4亿元的平度市明村高分子材料产业园“密炼中心”项目现场吊臂挥舞、车辆穿梭,生产车间主体工程正加快建设,预计年底前完工。
“密炼中心”项目建设现场上演的“速度与激情”,是平度“四区八园”突破发展的一个缩影。“抓园区就是抓经济发展的全链条”,去年以来,围绕园区建设各项工作,平度市按照“工业集群化、集群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城镇化”理念,积极构建园区创新发展格局,成立了市主要领导牵头、市级领导任“园区长”的“1+1+12+N”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在平度市级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统一协调下,形成“产业园区+产业招商事业部+属地镇街+职能部门”的园区建设发展模式,不断催生园区发展新动能。
“四区八园”擎起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据统计,今年1―7月份,“四区八园”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86家,较同期增加9个;落地产业项目63个,总投资215亿元,其中当年签约当年落地45个;各产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451亿元,总量占全市比重为92.3%,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为91.4%。
实现园区加速突破发展,体制机制是关键。平度市坚持顶格谋划、顶格推动,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全市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形成以领导小组为体系的“大脑”,以市园区办为体系“运行中枢”,12个园区履行主体责任,三大平台公司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行业协会广泛参与、深入保障的“1+1+12+N”的园区工作体系。
“一切围绕园区转,围绕园区一切转”。在园区建设中,积极融入“精准包挂”、“上下联动”等六项工作机制,为“四区八园”发展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机制网络。“1体系、6机制相辅相成,组成全市‘四区八园’建设发展工作闭环,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平度园区模式’,以规划、要素、项目、基建‘四个统筹’实现了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平度市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主任董玉玲表示。
相比于现在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总产值20亿元的明村镇橡胶轮胎产业曾一度被落后的生产工艺制约,面临转型升级难题。为此,平度市在保护现有产业和企业上着力,着眼于研发高性能、低能耗、无污染绿色橡胶材料,进一步解决炼胶工艺高耗能、高污染的难题,提出对现有橡胶企业炼胶产能进行整合优化。上下联动,多方合力,在多次论证、考察基础上,绿色炼胶中心项目蕞终落地,助力解决橡胶轮胎企业炼胶这一关键工艺。
当前,平度市充分调动橡胶业商会的积极性,由其组织20家企业组建青岛启航联合公司,与青岛双星000599)集团共同出资打造的全国首家“共享”绿色炼胶中心项目,将秉承“研发4.0”+“工业4.0”+“服务4.0”产业互联网生态圈的超前设计理念,打造行业内头部个“工业4.0”智能化示范基地,借助双星集团智能化、自动化技术优势,弥补本土橡胶轮胎企业技术创新不够、研发投入不足等短板。项目达产后可年加工母炼胶、终炼胶20万吨,实现年产值18亿元。同时,绿色密炼中心建成后,将成为服务全园区、辐射胶东半岛的高效能、高安全性、低能耗、低碳排放的密炼“共享工厂”,仅明村区域就将关闭炼胶车间15个,淘汰老旧炼胶设备84台套,减轻企业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压力,加快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通过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共享工厂’炭黑分散度提高10%、炼胶合格率提升5%、能耗下降20.1%、生产效率提高15%;采用燃烧法处理工艺,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明村镇党委书记满国鹏介绍。
在同和高新区亿达未来智能动力谷内,7家入驻企业正乘着平度园区发展政策“东风”快速壮大发展。
“我们在用地保障、配套设施建设上打破‘平均主义’,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项目走’的思路,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土地亩均税收、投入产出比等统筹园区建设发展要素。”平度市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得益于优异的服务环境,亿达未来智能动力谷项目一期8栋标准厂房建设完成即被7家企业全部租用。当前,平度城市开发集团正加速推进二期研发孵化楼、多层定制车间及配套设施施工。
像亿达未来智能动力谷这样的“园中园”,平度已建成3座、在建13座、拟建7座。
“‘园中园’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有的产业园区内再建造专业园、特色园,为入驻企业‘量身定制’研发、生产、办公场所,打造企业集中、产业聚集、资源集约的载体平台。”平度市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可使“小个体”集聚为“大整体”,让中小项目在“园中园”的聚合效应中享受到重点项目相关政策和待遇,实现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以园促园”打造发展新高地。
“通过建设标准化厂房,打造现代化智慧园区,并且与专业机构合作进行招商运营,不仅大大缩短了项目落地周期,减少了企业投资成本,更实现了从‘缺项目’到‘选项目’的转变。”平度城市开发集团董事长陈学军介绍。
在园区建设“硬环境”打造的同时,平度持续在提升行政审批服务等“软环境”品质上发力,不断深化落实“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要求,探索形成“政务服务+产业园区”的审批模式,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流程再造,为项目提供“拿地即开工”“验收即办证”的一站式闭环审批服务,为园区项目落地开工提供了有效服务保障。
“园中园”带动了平度全市园区项目的快速落地。今年1―7月份,全市“园中园”在谈对接项目160余个,签约项目30余个,涉及智能家电、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10多个产业领域。
由平度城市开发集团投资18亿元建设的青岛临空智能家居产业园正在紧张施工;平度控股集团投资2亿元建设的白沙河包装产业园,目前已招引上下游企业13家,涵盖纸质包装、复合软包装等多个包装产业类型,预计今年产值将突破30亿元;由平度农旅集团投资3.4亿余元建设的田庄科创雏鹰园项目主体结构全部封顶,正在加快建设……
项目的不断落地、不断开工绝非偶然,其背后昭示的是平度找准了发展的“穴位”,探索出一条以“平台思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为助力园区建设,平度组建了平度城市开发集团、平度控股集团、平度农旅集团等三大平台公司,发挥资本力量,助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平台公司为“桥梁”打牢产业发展基石,打造人才招引平台。
据悉,去年以来,平度控股、平度开发、平度农旅三大政府平台公司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革,围绕“园区建设年”主题,累计投入近40亿元,在土地熟化、基础设施建设、“园中园”建设、产业项目导入等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同时,平台公司发挥资本力量,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汇泽鑫河母基金以及多支亿元产业扶持基金,撬动美国优星新材料等多个优质项目落户园区,并开展了专项债发行、供应链贸易等,为园区发展赋予了强大动能。
目前,管理规模30亿元的平度科创母基金正在筹建,同时,三大平台公司还将参与成立齐鲁前海母基金、威高松源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总规模近200亿元的20支产业引导基金,用于扶持“十强”“四新”企业落户园区。今年,各平台公司预计总投资40余亿元,在“四区八园”建设发展中持续发力,全面提升园区发展能级。
平台思维的有效运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城市建设中。“感觉自己的家乡发展非常快,一天一个样,平度有足够大的平台释放我的才华,想跟这座城市一起成长。”在平度城市开发集团工作的刘冬冬,前年从青岛市北区辞职到平度市,他道出了自己的感触。
平度不仅吸引了青岛市内的人才,长三角,珠三角的一线城市高端人才也不断“逆流”平度。“从大城市到小县城,虽然地方小了,但工作充满了新鲜感和紧迫感,相信这里会是我施展拳脚的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位于白沙河街道的青岛连成金展有限公司,去年来从广东、上海等大城市“逆流”引进40余名高端技术人才,公司新晋高管邓涛就是其中一位。
瞄准需求“靶心”,把好招才引智“方向盘”。平度加大招引力度、丰富招引渠道、打造招引平台,确保人才引进取得实效,不断为“四区八园”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据统计,以平台为牵引,今年1―8月份,平度累计新引进各类人才4041人。其中,新引进博硕和高级职称及高技能人才165人、同比增长19%,本专科和专业技术人才2152人、同比增长9%。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