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个试点之一!青岛西海岸新区将建智能化工业园区!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今年在全国东、中、西部各选择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进行制造业智能化工业园区示范试点,
国家提出的申报要求为:申报园区应为在制造业智能化相关领域具备较好基础和条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园区内拥有一批行业领先的示范企业,已建立工业相关重点行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园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在2.8%及以上;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50%以上;拥有国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研究院等45家以上。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1989年在开发区设立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2年国家设立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并入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因此,经济技术开发区含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符合申报园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要求。
2016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500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辖区拥有130家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批准认定的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研究院数量,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98%,各项指标符合示范园区申报标准。
制造业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至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5%,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
每年有5~6家企业申报成功青岛市企业技术中心;每年争取有1~2个项目入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力争到2020年,培育2个全国领先、行业主导的互联网工业平台,打造20个智能工厂或互联工厂,智能装备与智能终端产品的产值比重显著提高,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和新模式深入推广,打造互联共享、协同共创的新型产业生态圈,在青岛市互联网工业中率先跨越发展。
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改进生产方式,提升产业价值,改善产品结构,优化产业生态,推动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家电电子、工业机器人、机械装备、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石油化工、节能环保、新材料、服务型制造九大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向价值链高端演进。
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建设智能化平台、开展国际合作、创新智能化商业模式、培育引进人才、完善基础设施。
在汽车机车、船舶海工、橡胶轮胎、机械装备等行业,示范推广数字化车间建设。
推进云资源共享平台,研发中心、专业孵化器、中试基地、产品检测与技术评价中心等技术合作平台,为智能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打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加快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基础信息等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打造一批国内知名的孵化器、加速器等创客载体,构建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多领域合作的制造业创新生态体系。
推广终端消费品制造业、工业原材料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鼓励装备制造业跨界融合,建立产业联盟。
在人才培养方面,突出创新人才的驱动作用,打造国际海洋人才港,设立创新创业人才基金,制定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及团队等政策。
推进智能制造国际合作示范区、智能制造软件信息协同示范区、海工装备智能制造示范区、家电电子智能制造示范区、橡胶轮胎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
加快推进40个智能化制造项目实施,涉及海工装备智能化关键设备研制、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研制及集成、新型智能终端研发及运行示范、家电制造业智能化系统集成标准研制、工业研发设计平台等领域。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