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招商引资青岛的底气从何而来?
当前,青岛市正全力发起科技引领城建设、高端制造业、城市品质提升等15个攻势,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3月1日下午,青岛市“项目落地年”招商引资项目洽谈周签约推荐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尚和厅成功举行。
据了解,本次推介会上,20个世界500强及重点产业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526亿元。推出了总投资2035亿元的16个制造业大项目和总投资1800亿元的100个基础设施项目,发布了空间面积20多万亩的88个产业园项目以及149万平方米的12个楼宇类项目。
在这场城市间愈发激烈的“招商引资”大战中,青岛的优势在哪里,它的底气又从何而来呢?
青岛是我国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24万亿,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当前,青岛市正深入落实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高质量发展,全力发起科技引领城建设、高端制造业、城市品质提升等15个攻势,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青岛拥有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等一批高端研发平台,拥有52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88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是2020国家创新城市十强之一。
当前,青岛市正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努力打造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其中,青岛正在重点加快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山东能源研究院、山东产业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和地方产业需求全面对接,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加快中车青岛地方技术中心、特锐德技术中心等4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数字化家电等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此外,发挥好已出台的“青创十条”等政策作用,推动海创汇、华夏基石、春光里等孵化器加快发展,培育创新创业的“热带雨林”。
据了解,青岛市将出台更具竞争力的创投风投政策,吸引落地更多私募基金,发挥好规模超过1000亿元私募基金作用,加快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
青岛的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基础雄厚,工业体系涵盖了全部41个工业门类中的36个,高速列车、机械装备、家电、汽车、电子信息、纺织、集成电路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规模都超过千亿元。
当前,青岛市正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推进产业集群高端化、企业群体规模化发展。
其中,重点做强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3条产业链,发挥海尔、海信、中车四方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争创智能家电产业、轨道交通产业两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同时,青岛不断支持上市企业加快发展,通过扩大投资、品牌化发展,努力实现企业主业规模和公司市值“两个倍增”。
青岛与世界216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165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了347个项目,连续多年获评“外籍人才眼中蕞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当前,青岛市正深化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加快推进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建设,打造面向RCEP成员国开放发展的重要支点。
据了解,青岛高标准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加快上合产投联盟、上合产业发展基金、上合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此外,青岛正进一步发挥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作用,加快中日韩消费专区、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在扩大对日韩经济合作上实现新突破。
与此同时,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规划建设好董家口港区。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交易等现代航运服务业,推动港口由门户港、物流港向枢纽港、贸易港升级。
青岛在经济数字化发展方面具有良好基础和先发优势,特别是在工业互联网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据介绍,当前,青岛市正充分发挥数字牵引作用,加快建设数字青岛、智慧城市。重点加快海尔卡奥斯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开放1000个“工业赋能”和未来城市应用场景,推进1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加快大数据中心、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发展智慧公安、智慧应急、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青岛多次获得世界银行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称号,正围绕打造方便温馨、宜居宜业之城,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青岛刚刚入选国家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名单,并在连接京津冀、长三角等通道中被委以重任。青岛将加快港口、高铁、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同时,大力实施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和老工业区改造,大规模导入新业态,为老城区发展注入新活力。
重点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设人才荟萃的青春之岛、创业之城。强化金融服务能力,建设好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优质的金融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高效青岛建设,持续营造让企业家和各类人才舒心、舒服的环境。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