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青岛产业政策将在这些领域发力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讯 青岛政务网日前公布了各部门2022年工作要点,记者梳理了经济领域的重点内容,包括即将出台的新政、发力的重点产业方向、金融要素保障等相关内容。
梯次出台“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制定实体经济振兴三年行动方案。出台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政策细则。
制定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遴选储备80个以上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新培育20个以上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出台“四新”经济发展指导意见,评选认定一批新经济新锐企业和示范园区。新认定创新应用和场景应用实验室30家以上。构建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诊断普惠体系,为500家企业提供诊断咨询服务。制定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
高水平建设国家信用示范城市。争取“信易贷”平台助融资规模突破1000亿元。
实施“倍增工程”“育苗工程”等稳增长措施,力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左右。瞄准虚拟现实及超高清视频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及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制定实施产业链招商指导目录和招商图谱。滚动推进500个以上重点工业项目。编制全市制造业产业地图,出台18条政策实施细则。
引入“揭榜挂帅”机制,支持企业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500项以上。出台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实施意见,遴选培育新一代“青岛金花”30家左右。出台优秀企业家表彰奖励办法。
实施“锻链工程”“聚合工程”。推动主导产业集聚度超过70%。加快建设世界级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发展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智能制造装备、食品饮料等产业集群。
实施“赋能工程”,创新开展工业互联网“四新领航”行动,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
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建设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进山东能源研究院和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建设,打造国家级能源创新平台。
实施“海创计划”,新培育100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推动2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上市。
构建梯次培育体系。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育苗工程,遴选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培育。争取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640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提升至65%。争取新增上市高新技术企业6家以上。争取市级科技创新资金投向企业比重提升至90%以上。
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加快推进高端轴承青岛示范基地、空天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研究院等已落地项目建设。争取科技部“部市联动机制”支持,定向布局仪器仪表重点专项。深入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推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支持下一代列车轻量化关键技术研发。布局长寿科技康养综合体。
全方位构建总规模千亿级的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科创母基金、国有资本股权制基金“立体式”政府投资基金矩阵,年内新设基金规模200亿元以上。
微观政策上,统筹资金100亿元以上支持先进制造业、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现代金融、航运贸易等重点产业发展。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性转贷资金30亿元以上、融资担保业务额70亿元以上。将政府采购项目预留中小企业份额提高到40%以上,惠及企业2000余家。拓展“青岛政策通”平台覆盖面,为超2500家企业兑现资金20亿元以上。
结构政策上,统筹资金25亿元以上重点支持技术改造、节能改造、绿色制造、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
科技政策上,安排40亿元以上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其中安排4.5亿元支持实施“沃土计划”,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统筹3.8亿元重点支持山东能源研究院、山东产研院(青岛)、高端轴承青岛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为7000户企业减免税额60亿元。
争创海洋命运共同体示范区。推动部、省、市共建“国家深海三大平台”。积极创建国家海水淡化示范城市。积极争取自然资源部,山东省、青岛市三方共建青岛海洋国际合作中心,加快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实体化运营。
加快推进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建设。探索组建市级海洋发展平台公司。探索设立青岛市海洋产业基金。
落实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5条政策措施。推进总投资2000多亿元的88个省市涉海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招引一批海洋龙头项目。
推动海洋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2022年力争推动省级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达到5家及以上。
实施扩大内需提振消费行动,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行动,复制推广“海尔卡奥斯”“青建+”等国际供应链发展模式,规模以上供应链企业突破100家。
出台推进国际贸易能级提升实施意见和外贸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固定回流订单。加快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新增1-2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国家级服务出口基地、离岸贸易中心城市。
实施招商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争取全年引进500强企业新设或增资项目30个。争取全年新签约总投资5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200个。运用招商资源信息化社交平台、“双招双引”重点项目调度等平台,实现线上线下项目服务无缝衔接。
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青岛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任务。更加聚焦主责主业,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推动主业上市发展。
大力增强市属企业创新发展能力,鼓励市属企业布局“四新”经济、“新基建”、“双碳”等新经济产业。持续完善市属企业市场化经营体制机制。把加快高质量发展作为国资国企工作主线,在匹配城市发展战略中提升企业发展能级。
实施服务实体经济“春雨行动”。全面、精准开展融资服务大走访,开通“82626166”融资服务专线,提升“金企通”金融服务信息支持平台功能。推广完善应急转贷、无还本续贷等惠企措施,加大小微企业首贷培植力度,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全力推动企业上市。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鼓励优质产业类企业利用信用债获取低成本融资。
实施深化金融改革“春风行动”,提升财富管理、创投风投和金融科技“三个中心”竞争力。实施头部创投风投引育行动、“创投风投进万企行动计划”。
深化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工程。做强龙头企业培育赛道,力争新增入围山东省民营百强企业1-3家。做专“专精特新”培育赛道,力争新增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20家以上。启动“新经济”企业培育赛道,力争培育评选雏鹰企业300家以上,瞪羚企业20家以上,力争新增2家独角兽企业。
出台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等融资支持政策,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额70亿元以上,通过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实现融资20亿元以上。
高质量举办民营经济创意会、“专精特新”新品发布、链主企业与中小企业“卡位入链”对接、民营企业家培训行动等系列活动。
研究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集成化政策,迭代升级“青岛政策通”平台,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开涉企优惠政策“免申即享”,支撑300个财政惠企资金扶持项目在线申报。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