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流亭社区位于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办事处东北部总面积135795亩。
【城阳村落】东流亭,旧称“即墨南乡”,是峄阳故里,有流亭大集
东流亭社区位于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办事处东北部,总面积1357.95亩。
东流亭形成村落的时间较早,有关村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1)村前北斋庵建于唐朝,庵前有亭,亭下流水 ,故以流亭为名。(2)村落形成于汉朝。秦汉时,设乡以下行政机构为亭,《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初时地无确名,遂以行政机构名称冠以亭长姓氏作地名,是时,亭长姓刘,称刘亭,后演化为流亭。
蕞早生活于流亭的是胡氏、周氏两大家族。清朝时期,随着其他族姓的迁入定居,在东流亭形成了著名的王家胡同、许家胡同、吴家胡同。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流亭以十字街南北大街为界一分为二,街东为东流亭,街西为西流亭。当时的东流亭档案记载有91户,612人,户主姓氏11姓。而如今东流亭社区计有90余个姓氏,930户,户籍人口2271人。
东流亭社区明清时期隶属于山东(承宣)布政史司青州府即墨县仁化乡古镇社。1961年,称青岛市崂山县仙家寨人民公社东流亭生产大队。1994年,城阳设区建置,该村属青岛市城阳区流亭镇管辖,称东流亭村。2007年,撤村改社区,全称为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办事处东流亭社区。
流亭原本处于古即墨的一处僻壤。旧时所称“即墨南乡”,即流亭及白沙河以南区域。流亭处于白沙河北岸,古为南北要冲,白沙河南北的货物多经流亭流转,从而把流亭推上了中转站的地位。南来北往的货物到了流亭,需要马驮人挑运到对岸,搬运业发达,饭店、旅店、酒馆遍布于集头河边。
流亭的工商业者,有案可稽的始自清咸丰年间,多为借地利之便经营饭店、酒馆、旅店、马车店等业务。德国割占青岛为殖民地以后,有过十几年的安定时期,这一时期的流亭集市交易活跃,南方水果通过河运、海运和铁路大量运至青岛。《胶澳志》对这一时期的流亭市集记载为:“流亭市集,每逢旧历一、六等日假流亭村外河滩集会。每次之平均露店数七百三四十家,陈列总值三千六七百元,约当李村集三之一。其主要物品为棉花、煤油、火柴、苇笠、纸类、棉纱、小麦、粟、豆、高粱、玉蜀黍、豆粕、烟叶、布匹、烟卷、麻、食盐、干鱼谷。”特有的近市地利,潜延性地使东流亭人形成了重商轻农的风习。无论是明清时期、民国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后,流亭大集承载了当地许多人的民俗记忆,东流亭人开店经商办企业,较周边村庄均位居龙首。
大明末期,诞生了乡贤理学家胡峄阳。活动于顺治、康熙年间的胡峄阳,贫而不馁,负才不骄,宁静清守,学而不仕,习理研《易》,集儒、释、道于一身。其著述学说统绪有据,博大而精微;其品行之端洁,成为百世楷模;其“千难万难,不离崂山”的喻世名言,既囊括了他对于崂山一带地理特征的熟思深察和对于道玄之学的实际运用,也蕴含了他对于家乡土地的深切眷恋和热爱之情。
白沙河位于东流亭南侧,发源于崂山巨峰海拔千米的天乙泉,是青岛地区水位蕞高的河流,号称“青岛天河”。它从崂山之巅,拨开云雾,穿山越涧,曲曲折折,越过崇山峻岭汇入“月子口”后,地势平坦,河床宽阔,经流亭流入胶州湾,全长32公里,流域面积209平方公里。
战国时期,东流亭域内即有人类在白沙河北岸平原地带生活,形成村落。西汉,改属徐州琅琊郡不其县,县下设乡,乡下设亭。《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率十里一亭,十亭一乡”。《后汉书·百官志》:“亭有亭长,以禁盗贼”。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夏四月,汉武帝东巡琅琊郡,幸不其,进入崂山腹地、涉白沙河去女姑山,东流亭均为路由孔道。
杨坚篡周建隋:杀光宇文皇族、断送女儿人生,成就关中的蕞后辉煌
翰墨之冠——欧阳询书法的墨迹与碑刻
宋高宗赵构行楷书法作品《跋曹娥诔墨迹》欣赏
中古头部书法世家,书圣所在的琅琊王氏家族究竟有多牛?
“唐宋八大家”名言与书法,八种高度,八大智慧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