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精准招商打造产业集聚高地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青岛:精准招商 打造产业集聚高地
本报讯日前,青岛发布《青岛国际招商产业园招商工作方案(2020-2025年)》。此方案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累计推出净地37.3平方公里,集聚行业领军企业不低于130个,产业规模达到2700亿元。
今年3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5年)》,济南、青岛、烟台共计推出100平方公里产业净地,聚力引进支柱型、引领型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全力打造主导产业突出、产业生态系统完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产业集聚区。青岛推出净地37.3平方公里,成为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中面积蕞大的园区,将以“核心”土地打造国际招商高地。
根据《方案》,青岛国际招商产业园将重点打造数字科技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三大产业集聚区,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招引,打造具备“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青岛优势”的产业集聚高地。
三大集聚区都已经具备相当的产业基础,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产业聚集态势。《方案》指出,集聚区将聚焦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集群配套的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项目,聚力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特色彰显的优势产业集群集聚高地。
数字科技与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位于西海岸新区,净地4.5平方公里。数字科技产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及超高清视频等全产业链,智能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和机器人制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即墨片区6.3平方公里,莱西片区15平方公里,将加快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全面突破动力电池、电控系统、轻量化材料等关键部件设备研制,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电器等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产业。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区位于平度市,净地11.5平方公里,将围绕智能化、物联化家电生产和核心零部件配套项目,重点发展白色家电整机、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数据传输和处理模块。
为充分挖掘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政策红利,根据《方案》,国际招商产业园探索实施重大项目落户“标准地”供地模式,通过实施产业集群培育“链条式”服务、项目招引入驻“保姆式”服务、科创平台建设“一站式”服务、招商引智“悬赏式”奖励,打出政策“组合拳”,向项目释放蕞大诚意,让“黄金政策”发挥“黄金效应”。
“标准地”招引是《方案》中的创新之举。“标准地”是指在完成区域能评、规划环评等区域评估的基础上,带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指标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实行“标准地”是“双赢”的选择,企业“落地即可开工”,园区可以把控项目标准,将优质的要素资源配置在优质的项目上。
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综合保障机制,根据《方案》,入园项目可以享受土地供应、资金安排、产能压减、能耗指标等方面的有关支持。各聚集区还出台了垂直产业政策,产业关键、核心配套项目可以“一事一议”定制政策。
给项目以全方位金融支持,《方案》提出综合运用财政奖补、政府债券、银行贷款、保险资金、专项基金等方式,加大对项目资金支持力度。按照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财政政策和创投风投政策对企业上市和股权投资给予奖补。建立投资项目“白名单”,引导金融机构和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支持园区项目建设。
《方案》对科创平台和人才提供支持,对新获批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给予1000万元奖补。鼓励园区面向全球引进顶尖人才团队,对入选青岛市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团队的,给予1000万元至1亿元的综合资助。
《方案》对招商引智实行奖励,对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行业龙头企业新设项目,年实际到账外资不低于1000万美元的,按实际到账资金的2%给予奖励,并对招商引资团队或个人予以奖励。新引进的世界500强企业,其本部租用自用办公用房,由项目所在区市按年度租金30%标准,连续补助3年。
在疫情冲击重构世界经济版图的背景之下,青岛打造的国际招商产业园,既是一个产业集聚的新平台,又是“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路径的新探索。未来,国内外更多的企业、资本、人才和技术将在此集聚,助推园区成为青岛的城市产业新高地。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