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伦路街道让企业有了舒适的“软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软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串联大数据产业园、生物科技创新园等产业园区和沿线商务楼宇,集聚发展商务服务、高端商贸、科技创新业态,集聚发展商务服务、高端商贸、科技创新业态……”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吸引聚集发展要素。
在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海伦路街道办事处主任马洪波看来,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离不开各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企业的呼声得以倾听,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向好,让民营经济发展有了更加适宜的‘土壤’,也增强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
位于青岛市市北区哈尔滨路46号,建筑面积约8000平米的文创园,让这座老城区多了一丝“时尚”气。“目前园区入驻签约客户20余家,已与亿嘉联昌、麦禾创想、利权建筑、寰摄影旅拍工作室、八月婚纱馆、山东灿烁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华通中联不动产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
用政府职能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事实上,这座文创园前身为青岛服装五厂,并入青岛海珊集团(青岛衬衫厂)后更名为海珊集团东方衬衫厂。去年,海伦路街道工作人员通过走访华通都市产业园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就如何盘活街道辖区内置厂房以及改造产业园的方向、发展规划进行详细座谈。“我们街道培育楼宇经济,做好楼宇对接与招商服务,利用现有资源引进优质、优势企业,借助他们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马洪波说。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降税减负、提高企业竞争力成为提振经济的手段。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中,政府与市场界限清晰、市场机制有效、调控监管有度、办事流程规范,这些都有利于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易成本,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使得区域内市场主体留得住发展好,区域外企业想进来投资兴业,创新创业才能更加活跃,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才能充分激发出来。
以海伦路街道为例,街道工作人员对接40余家“四上企业”,和街道前100名重点税源企业实行“一对一”服务,优化工作流程,对重点行业、楼宇、园区、企业分门别类建立微信群,设立“人社服务专员”和“楼宇服务专员”,帮助协调解决问题。“我们通过座谈会及时解决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根据摸排企业需求有针对性的邀请对口科室参与座谈,从政策支持、人才引进、用工招聘、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服务企业,在企业与政府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海伦路街道人社中心李丹说。
服务型经济的核心是完善服务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对建设现代化服务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据介绍,海伦路街道组建由经济文化服务中心、人社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执法中队组成的营商环境专班,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招商软实力。“我们正逐渐形成‘支柱产业突出、特色产业集聚、企业规模壮大’的新格局,确保区域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确保地方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马洪波表示。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记者调查发现,在稳就业大背景下,各地积极探索创新举措,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作为国民经济“中流砥柱”的国有企业承担着引领国内产业高质量发展,参与全球竞争的重任,数字化转型成为这一过程中的应有之义。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