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际创新园:科技与产业的创新密码
青岛国际创新园位于松岭路169号,毗邻滨海大道和地铁11号线万平方米,是青岛市单个建筑体量蕞大、高技术企业数量蕞多的产业园区。崂山区科技创新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区科创委围绕青岛市委市政府聚力打造“六个城市”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定位,深入贯彻落实科技强区战略,对标国内一流科创园区,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和政策供给,奋力打造引领省市创新发展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产业园区。
围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健康等四条高端制造业产业链,精准聚焦,持续发力,全力打造新动能产业载体。按照“一楼一产业、一楼一园区”的布局,先后培育引进了以中科曙光、山东产业研究院、国家高端智能家电创新中心、海尔卡奥斯、歌尔微电子、雷神科技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头部企业及项目,其中,世界500强企业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聚集中科院EDA中心、大数据产业育成平台等高端研发平台10余个,以及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中心等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吸纳从业人员超万人,年产业营收规模约30亿元,年税收超过3亿元。园区以科创资源之密集、科创产业之雄厚、创新动力之强劲,已成为崂山区“一区三带”创新创业载体和青岛市高端服务业“十个千万平方米”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山东科创产业园区建设提供青岛样本。
走进青岛国际创新园智慧产业大厦(G座)一层,穿过人工智能 “时光”隧道,一棵“崂山产业生态树”将企业信息与体感互动相融合,展示着青岛国际创新园在人工智能、科技科研、金融服务、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方面的资源与优势。“十四五”开新局,创新被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园区而言,创新同样是核心和灵魂。园区的竞争力说到底是创新力,青岛国际创新园着力抓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头部动力”,探索搭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优质生态,加快构建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的创新创业生态,打造青岛市乃至山东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青岛国际创新园打造了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智慧产业园、千山高创园等众创空间与孵化器,建成园区多功能中心、公共资源服务中心和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建立落地企业一体化服务平台和数据库,全方位提升园区空间承载力,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升园区吸引力。
区科创委负责人介绍,青岛国际创新园有4个支撑系,即“高校系、央企系、中科系、国际系”。依托中国海洋大学等4所高校和中科院生物能源研究所等22家科研院所和实验室,青岛国际创新园建立“企业牵头、政府引导、高校院所共建”的创新联合体,引进培育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青岛研发中心、北航青岛研究院等9家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产业创新服务平台22个;集聚了国家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6家。山东能源研究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研发机构落户青岛国际创新园。
青岛国际创新园就是把科技体制与成果转化体系、金融体系、行政体制等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打造科技创新的发动机,保障“一楼一产业”“一楼一园区”的产业布局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IT企业、电商企业、金融及其他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青岛国际创新园探索建立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硬核“资本链条”。青岛国际创新园6家企业入选山东省首批“50家科技型企业科创板上市培育库”,占山东省比例超过1/10。创新在青岛国际创新园产生了“鲶鱼效应”。已入驻园区的企业与创业团队近300家,形成了“初创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