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莱西在青岛市“摘星夺旗”的密码
10月31日,青岛市公布了2022年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及重点工作“摘星夺旗”考核结果。在综合了经济运行、项目签约落地、城市更新建设3个板块17项指标后,莱西市以84.04分的成绩在10个区市中排名第四,较二季度大幅上升4个位次,夺得“加压奋进、进位赶超”红旗。
这也是莱西今年在青岛市“摘星夺旗”考核中取得的蕞好名次。一季度莱西综合成绩排名第9,二季度综合排名第8。
在今年年初举行的企业家座谈会上,莱西市委书记周科发出深情号召,“莱西,来了就有惊喜。”如今,这座城市正用惊喜连连兑现着诺言。
2022年,莱西市一季度经济运行单项成绩居青岛市10区市末位(第10),二季度排名第9,三季度排名第5,比前两次考核分别晋升5个、4个位次。
“实干家”正成为莱西干部的重要“标签”和“符号”。在莱西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处处是擂台、天天有比赛。在各镇街,在各市直部门,在莱西建设发展的各个擂台上,干部主力军事争一流、唯旗是夺,人人都是“战斗员”。
“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这句话如今在莱西干部群众中深入人心。莱西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增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不断出新招奇招,从拼资源、拼优惠、拼政策的“老三拼”,向比政府职能转变、比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活力、比符合国际惯例商务环境的“新三比”转变,把营商环境打造成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
聚焦企业反映的难点、痛点、堵点,莱西统筹协调政府办公室、行政审批、司法等部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用改革破题,以创新开路,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套餐”。
坚持发展头部要务,招商引资是贯穿始终的“生命线”。莱西市一季度项目签约落地在青岛市单项排名第6,二季度排名第4,三季度首次跻身三甲。
为开创招商引资大格局,今年莱西市通过揭榜挂帅、两推一选等方式,在全市公开考选了60多名懂招商、会招商、能招商的干部组建“聚莱”招商工作专班,搭建起7条产业链招商事业部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和省内重点城市5个驻外招商事业部,实现了招商资源“双向奔赴”工作格局。
今年以来,莱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外出参加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厦洽会等重要峰会、展会20余次,遍访全国70多个城市,为莱西招商广链资源。莱西在市级建立起了招商信息“闭环”管理机制,分管副市长每周调度、逐一研判,专班专人对接,推动项目洽谈、签约、开工“一条龙服务”,促进天成中医药物流产业园等78个项目实现年内签约、年内开工。
为加快项目尽快顺利签约落地,莱西持续打响多场“战役”:“项目用地保障战”“项目质量保障战”“项目落地保障战”……
在项目用地保障上,莱西市成立了市级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专班,提出年内处置批而未供和低效闲置用地“两个5000亩”目标任务,明确七类批而未供和五类低效闲置用地认定标准及盘活路径,综合运用行政、司法、市场等手段,一地一策精准处置。
在项目质量保障上,聚焦产业准入、项目用地、扶持政策等,先后召开评审联审会议10次,评审产业项目27个。
在项目落地保障上,莱西创新建立“1条产业链+1名市级领导+1个市直部门+1个主要镇街+1个招商专班”模式,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实现“强强联手”抓落地,总投资60亿元的碳一新能源项目就是在这种工作模式中落地的项目典范。
莱西开启招商引资新思维,突出目标导向,在大项目引进建设上求新突破。从“招商引资”向“招商引智”并重转变,从“单一招商”向“组团招商”并重转变,从“注重规模”向“注重效益”并重转变,不仅帮项目落地,还“扶上马,送一程”,加速产业链条式发展。
城市更新既关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是城市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更新”的转型过程中必须答好的时代课题。在城市更新建设单项中,莱西市此前连续两个季度垫底,居青岛市10区市之末,此次三季度连追4名,按下城市更新“快进键”。
莱西扎实推动中心城区有机更新。全力推动5个旧城旧村改造项目和5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持续丰富城市消费业态,城投财富广场实现主体封顶,全省首个第四代万达广场将于年底前正式投入使用。
面对城市停车难这一系统而复杂的社会问题,莱西市打破空间思维,多点开花,“上天入地、见缝插针”,加强停车设施建设,并全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停车设施错时开放共享,全力破解停车难,让“小细节”成就“大幸福”。
“我一直在关注着家乡的发展,现在莱西的交通网络内通外联,跨城生活轻松掌握,无形中拓展了年轻人的就业半径。”在外打拼的一位莱西人说。莱西市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中坚持民生为本,交通便捷让群众美好生活愿望得以实现。(程强)(完)
破解莱西在青岛市“摘星夺旗”的密码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