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项目落地年”青岛蓝谷招商引资呈加速之势!
一座城市的日渐繁荣,离不开各类产业的支撑;一个行业的持续发展,则离不开大项目的不断注入。尤其对于承载着引领城市不同优势产业蓬勃发展的功能区来说,通过更多优势项目不断深化其产业优势,便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科创大脑”,坐落在鳌山湾畔的青岛蓝谷,凭借其不断集聚的各类海洋科技创新资源、日渐庞大的科研创新队伍,支撑起青岛涉海领域发展的“半边天”。对于持续引进涉海项目落地、扩大涉海产业规模,青岛蓝谷责无旁贷。
进入2021青岛项目落地年,青岛蓝谷早已签约了过百亿的22个项目,揭牌成立了“青岛海洋能源融合发展产业联盟”,引进项目、资本的脚步,从未停止。管理局领导带队分批赴上海、西安、北京等地进行招商引资走访考察活动,推动重点在谈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同时通过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等方式,拓宽项目信息渠道,挖掘储备项目信息,尽快形成“走访一批、签约一批、落地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局面,为全年招商引资工作布好局、起好步。
每个大项目的引进落地,都离不开前期一轮轮的考察交流,而合作双方蕞终达成项目携手,往往是从深入企业院所的走访调研开始的。
3月16日至18日,以蓝谷管理局局长、党委副书记肖焰恒为队长的招商分队前往北京展开涉海院所企业的招商走访工作,期间,先后前往了国广东方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新鼎荣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万能小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陆道培医院等地走访考察,并与各方负责人展开洽谈交流。
此次走访的5个单位,均与青岛蓝谷达成合作意向,调研期间,蓝谷也与各方负责人就推进项目落地、加快项目建设交换了意见。
例如在国广东方,双方就加快推进国广东方与华通集团合作在蓝谷建设的青岛智能视听大数据中心项目落地事宜进行了洽谈;
在北航,招商分队着重介绍了北航青岛国际科教新城一期建设情况,并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了座谈交流;
在新鼎资本,双方就新鼎已落地蓝谷8只已备案基金投资方向、产业背景及未来基金与政府深入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沟通;
在万能小哥,双方就推进蓝领技工平台青岛研发总部项目落地等相关事宜进行了沟通交流;
在北京陆道培,双方就推进陆道培医院及其血液病研究院尽快落地蓝谷等相关事宜进行了座谈沟通。
值得注意的是,3月18日返青的肖焰恒随即会见了金茂创投总经理王斌一行,就项目落地、创投基金合作进行了座谈交流,双方拟在创投基金设立、优质项目投资及落地方面展开政企融合、共同发展。
而这些,只是青岛蓝谷对外考察、洽谈的冰山一角,此前赴上海、西安等地区的几支招商分队也是收获满满。新年伊始,青岛蓝谷已瞄准北京、深圳、上海等国内高校集聚、高科技产业集聚、四新经济发达的重点城市开展登门拜访、招商推介、定向招商和项目签约活动。
也就是说,深入企业院所与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只是青岛蓝谷招商引资的头部步,后续还将通过推介会等方式,促进达成合作意向,从而实现招商引资、完成项目落地……伴随着分批次的招商行动,青岛蓝谷新一轮的招商引资已然开启,并呈加速之势。
高质量发展,根基在实体,支撑在产业,落点在一个个具体项目上。青岛将2021年确定为“项目落地年”,就是要在项目建设上体现落实,在项目引进上找准定位。
这就要求在真正走出去招商之前,梳理出目标企业的招商名单,并制定好招引路线图。
为此,青岛蓝谷以“项目落地年”为抓手,围绕“1336”发展思路,梳理确定了拟重点走访的100余家涉海大院大所、中国500强、上市公司以及200余家涉海重点民营企业,并制定分工安排,分批次开展走访、招商和邀请考察工作。
此次肖焰恒带队赴北京走访的几家单位,显然是青岛蓝谷目标企业中的重点,双方共建的项目亦是今年青岛蓝谷想要重点争取落地的。
而从前期企业梳理、目标确定,到此番开启实地走访,再到未来招商推介、签约合作甚至项目落地建设,青岛蓝谷正用实际行动不断实践着“带着目标、带着项目、带着载体、带着政策走出去招商”的任务目标,一步步实现精准对接、高效招引。
此前的2021年1月29日,青岛蓝谷举行“项目落地年”首批项目集中签约暨青岛海洋能源融合发展产业联盟成立仪式,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22个项目正式签约。
期间,北京科技大学牵头建设的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国家电投集团等央企领衔的海洋新能源项目、国家标准样品研究院、总投资50亿元的城市更新股权投资基金项目、“海洋+、法律+”一站式全产业链海洋特色服务平台等高端科研、500强、海洋新能源、金融、现代服务业项目正式落地。
但项目、企业招进来后,更重要的是要将其留下来、发展好,而这又是留给青岛蓝谷未来发展的另一道课题。
进入2021青岛项目落地年,青岛蓝谷明显加快“双招双引”的步伐,按照“储备项目抓谋划、谋划项目抓洽谈、洽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的思路,深入开展项目谋划招引落地行动。
从此次赴北京走访推进的项目来看,涉海洋经济的同时,也涉及到5G、金融、科教、医疗等不同的产业分布。
其中,海洋科技是蓝谷的优势,也是蓝谷的蕞大支撑。依托于这里50家“国字号”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60余个各类创新科研平台、260余家投资机构、5200余家企业、7600余名各类人才,源源不断落地的涉海项目得到了迅速且高效的发展。
至于其他持续布局的各个产业,也在青岛蓝谷用市场逻辑谋事、用资本力量干事的发展路径中,得到了有序的发展。
过去一年,青岛蓝谷新引进项目数、投资额分别增长183%和98%,新增市场主体增长53%,新增金融类投资机构260家、总规模285亿元,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孵化器,面对疫情影响,逆势而上。
如今,迈进“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青岛蓝谷,也正在用一系列务实的施策与行动,提升招商引资效率,加速项目落地质效,以项目落地,创好“十四五”蓝色发展新开局。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