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继观摩全市重点项目后,青岛“无缝衔接”抓产业、抓招商、抓项目。
7月20日,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暨招商引资调度推进会议召开,听取今年以来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情况,对下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会上“点名”了几个抓好项目招引建设的主要抓手:
抓产业要瞄准主攻方向,聚焦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低碳项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谋划现代服务业项目,推动楼宇经济提质增效。要持续推动低效片区“腾笼换鸟”,推动历史城区业态更新,不断增强发展动力。
抓招商要突出招大引强,领导干部带头“走出去”对接项目,发挥好“链主”企业作用,拓展招商渠道,创新招商方式,提升招商专业能力。
抓项目要加快落地见效,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优化要素服务保障,强化专业园区和功能区平台支撑,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投产达效。要压实工作责任,创新工作路数打法,激励各级干部勇担当、善作为、出实绩,持续营造抓产业、抓招商、抓项目的浓厚氛围。
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招商是高质量项目的蓄水池,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就抓高质量发展。尤其在新征程开局的发展关键时期,项目和招商代表的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城市在未来产业分工、发展格局中的生态位——关键时期抓好项目、抓好招商,事半功倍;错过窗口期再奋力追赶,事倍功半。
着眼全年预期发展目标,下半年的青岛,将在项目和招商上迸发更大能量。
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不是一味追求数量,更要追求质量。这也是为何在部署下一步工作时,青岛要明确提出“聚焦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过程中,青岛给予自身的定位并非是普通的项目承接者,而是要经由项目从“量”到“质”转变,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者。
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低碳,是青岛对引入项目的要求,在这些要求背后,城市对于高质量发展的追求清晰可见。
为迎接项目落地,拓宽发展空间,青岛以城市更新等方式进行“腾笼换鸟”,而对于重新注入的业态,青岛则以更科学的态度迈出招商引资的脚步,为城市发展注入更新、更强的动能。
低效片区中,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一系列新兴产业项目加速成长;在楼宇经济的导向下,春峰里数智产业园、绿城深蓝中心、青岛软件园等载体提质升级;而在胶州市、莱西市等腹地开阔的区域,也同样在审慎布局,迎接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新泰和纳米科技等高附加值、低排放的优质项目进驻。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动项目向价值链上游跃迁的同时,青岛又一次结合发展大势为自身“加码”。
绿色低碳不仅是发展的任务,其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加速、推动数字赋能的内在要求更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
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等文件,绿色低碳再次成为发展热点。
作为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城市,也是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强龙头”,青岛跟进发展节奏,在本次会议上,邀请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所长许崇庆作辅导报告,解析发展形势,探索解决路径。
绿色低碳与实体经济在会上“牵手”,是青岛对绿色发展的践行,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提前布局。向长远处望去,青岛要以更高端、更绿色的标准引入项目,打造更长效、更高质的发展引擎。
重点项目是动能池,招商引资是项目池。
在城市发展的“时间线”上,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是高质量发展这同一个主题,在不同“时序”上的布局——重点项目建设更加突出当下,要快马加鞭为增长贡献增量;招商引资更加突出未来布局,确保城市发展的后劲源源不断。
重点项目建设,既有利于扩大内需、又有利于优化供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和“强引擎”。这也是青岛全力攻坚的关键抓手,支撑着今年以来青岛的城市发展。
截至6月30日,387个2023年度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年度累计完成投资1984.9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87.8%,超时序进度37.8个百分点。今年安排的1342个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项目中,截至6月底开建项目1224个,年度开工率达91%,其中105个项目已完工。
下半年的赛程起步,经济大省、经济大市抓项目、抓招商的步伐也越来越快。
就在7月4日,浙江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总投资6789亿元的9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年度投资399亿元。其中,与青岛处于同一城市区间的宁波,有9个项目参与其中,总投资795亿元,年度投资60亿元。
宁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九大项目集中开工只是下半年宁波重点工程建设的“前奏曲”,宁波还将继续推进项目增补调整工作,继续充实重点工程项目库——这样就意味着,宁波在招商引资的力度上也不会松懈,要不断用招商引资的新成果,填充重点工程项目库。
在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看来,目前“各地都在结合自身优势和地域特色,积极谋划重大项目建设,政策的支持力度具有较强的联动性、持续性,对下半年经济稳定恢复和增长提供有力支撑”。随着各地投资力度增大和项目实施进度加快,项目的自身短板弥补效应和外在的引导辐射效应会逐步显现,能够吸引并带动社会资本有效跟进。
由此来看,下半年,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招商引资的“质效”,将是发展资源向谁集聚的决定性因素。
2023年是经济复苏之年,拼经济是毋庸置疑的主旋律。而拼经济,首先就是在“拼招商”。其实早在去年年底社会生产全面恢复常态之时,青岛已经抢先起步、就招商引资顶层布局。
2022年12月,《2023年青岛市走出去拓市场促招商抢订单工作方案》发布,并配套制定《青岛市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若干政策措施》;紧接着新年伊始,《2023年青岛市全球招商行动计划》出台。
围绕24条重点产业链,青岛梳理出100家拟拜访境外企业招商引资目标库、84家拟拜访境外机构招商引资目标库、20个2023年重点组织的境外展会计划,日韩欧美、港澳、RCEP有关国家均在名单之中。
随后,各链“链长”带队强势开展了内招外引、多渠道广范围推进的“图谱式”招商。
4月,市长率代表团接连访问韩国、日本。访问期间,与韩国汽车配件、生物医药、现代商贸等领域的11个合作项目和13个入驻青岛K茂的项目进行集中签约;与日本制造业、新能源、高端康养等领域的12个产业项目现场集中签约;
6月,市委书记带队赴德国、法国、英国开展经贸投资促进与合作交流活动,路易达孚食品科技产业中心、欧科林格亚洲高性能材料总部等项目签约。
与此同时,在国内青岛以专业园区为主牵引力、频频走访强经济区域,为自身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导入优质动能。
如,今年3月,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和人工智能产业园先后在上海和深圳举行推介会。在上海,涵盖硬件终端、内容制作等细分领域的8个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深圳,更有涉及显示芯片、传感器、AI医疗等产业赛道的16个项目签署合作协议。
此外,上半年来连续举办的高规格高层级活动,也是青岛招商引资的“主场”。
首届“中国+中亚五国”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青岛对绿色低碳先行区、重点产业链进行介绍,递出合作邀请;
省旅发大会,不仅18个文旅重点项目进行现场签约,青岛还在重点文旅项目招商推介会上就47个项目发出了合作“邀约”;
第三届儒商大会上,青岛举行城市合伙人座谈会共吸引10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及商协会代表参会,总投资347亿元的10个项目现场签约。
据统计,前5个月,青岛24条重点产业链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87个,潍柴、奇瑞、益海嘉里等“大块头”项目加速推进。聚力“招大引强”的青岛,正紧抓项目主线、为经济持续恢复提供有力支撑。
下半年,青岛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加速再加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