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历史沿革
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集群化布局、专业化招商、职能化服务”的工作思路,着力引进高、精、尖项目,开放型经济呈现新局面。截至目前,已有5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区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约74.8亿美元。引进投资过千万美元项目411个,投资过亿美元大项目17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54个。对内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海尔、海信、中船重工、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入区。2008年,外管局到账外资5.05亿美元;利用内资到位资金73.1亿元。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注重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国民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十余年持续快速增长。2009年,青岛开发区实现GDP814.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指标的增速均位居头部。
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总指数继续保持国家级开发区第5位。
按照“大港口、大工业、特色旅游”三大特色经济的布局,主导产业的主体框架基本形成。按照“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思路,重点建设的港口、家电电子、石化、汽车、造修船、海洋工程“六大产业集群”的龙头项目全部开工建设,集群产值总量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8%。港口产业,围绕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全面推进前湾港开发建设,北港区10个10万吨深水泊位全部建成,总投资160余亿元的南港区13个深水集装箱泊位开发全面启动,2008年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家电电子产业,形成了以海尔、海信、新都理光、瑞智精密机电等大项目为龙头,中小型配套企业集聚发展的产业格局,是国家(青岛)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和中国北方蕞大的家电生产基地。石化产业,1000万吨大炼油、总投资6亿美元的丽东化工等龙头项目建成投产,2010年石化产业产值将达10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环保型石化基地。造修船产业,总投资74亿元的海西湾造修船基地修船坞建成投入使用,50万吨级造船坞启用,大型船用曲轴、船用柴油机等核心配套项目建成或开工,将形成年造船468万吨、修船220余艘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达500亿元。海洋工程产业,总投资40多亿元的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项目一期二期建成投产、三期开工建设,总投资2亿美元的武船麦克德莫特、总投资23亿元的中石油等海洋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海西湾将成为世界重要的海洋石油工程制造基地。汽车产业,上汽通用五菱具备年产30万辆整车和35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一批工程机械和汽车零部件项目已形成批量生产规模。特色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围绕建设国内一流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凤凰岛旅游度假区开发深入推进,金沙滩景区荣膺国家4A级景区。200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3亿元。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深入实施“双十高”工程,全区已引进建设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孵化器38家;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1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4%。大力实施“名牌兴业、质量兴区”战略,名牌产品总量居全国同级行政区前列。循环经济取得新进展,2008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按可比口径下降9.6%、水耗下降11.6%。
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按照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建设精品、生态保护的原则,努力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蕞适宜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新城区。累计投资超过400亿元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业区基本达到“九通一平”标准,建成前湾港、黄岛油港、胶黄铁路、环胶州湾高速公路、长途汽车站等一批大型交通通讯能源设施,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建设了镰湾河水质净化厂、管家楼水厂、生活垃圾处理厂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品位和档次不断提升,高标准完成城区骨干道路改造、嘉陵江路立交桥、黄河路立交桥、嵩山隧道、滨海大道、金沙滩公园、唐岛湾滨海公园等城市精品工程;海湾大桥、海底隧道建成通车,“青黄不接”成为历史。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多元整合、组团建设、捆绑开发”的原则,不断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建成区面积达73平方公里。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态城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成功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初步建立起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全省率先整建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1054项审批事项精简到104项,总精简幅度达90%。积极推进“零收费区”建设,面向工业企业的区属收费项目由原来的334项减少到2项,每年可以减轻企业负担近2亿元。建立“一站式”行政审批中心,将与项目引进和建设相关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到行政审批中心统一办理,提高了办事效率。设立机关效能投诉中心,机关效能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扎实推进“平安西海岸”建设,先后四年荣获“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称号,被评为全国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规划、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项实行票决制。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问题,重点抓好教育、制度、监督、查处、一岗双责“五个关键环节”,制定并落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转让、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财政资金使用、农村财务管理、干部人事任免“五个重点领域”6个监督办法。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突出解决民生问题,保证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荣誉称号,成功创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引进青岛滨海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北京电影学院青岛创意媒体学院、青岛理工大学、青岛黄海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港湾职业学院等8所高等院校。高度重视招才引智,全区现有人才总量16.6万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实施西海岸文化家园工程,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颁奖活动永久落户,被评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区”。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实施全民医疗保障民心工程,初步形成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科研为一体的医疗体系。3A甲等的西海岸医疗中心已经建成。率先建立和谐社区建设标准,“六型社区”建设被国家民政部誉为“黄岛模式”。全面实施城乡统筹就业、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城乡社会救助等制度,形成了完善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王台镇的历史沿革
1946年属胶南县洋河区,1949年更名王台区,1958年先后改更名乡、更名公社,1976年王台公社析置薛家庄公社。1984年分别改为王台镇、薛家庄乡。1993年撤销薛家庄乡设立黄山镇。
1995年撤销胶南镇,以人民路中心线以南区域设立珠海街道,机关驻珠海路中心。1997年,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6.5万,辖李家石桥、王家石桥、烟台东、袁家村、黄土庄、大哨头、小哨头、大河东、小河东、大台、小台、肖
1946年9月,胶南县成立,黄岛、薛家岛、辛安从胶县划出,归入胶南县。1956年,胶南县归入昌潍专区。1958年10月,胶南县改属青岛市。
1958年8月设薛家岛镇,后改公社,1984年改镇。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居民6468户,26341人。1987年底,面积48.52平方千米,人口7074户28243人,辖焦家庄、孙家沟、红卫、官厅、张宝湾、濠北头、濠洼、濠南头、丁家河、
元明清属胶州。1945年8月解放,属珠山县辛安区,同年11月仍归胶县,同年12月属青岛市海西办事处。1946年2月复归胶县,同年9月属胶南县。
青岛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新石器时代,青岛是东夷人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区之一,遗留了丰富多彩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商周时期,青岛是中国海盐的发祥地,位列中国四大古盐区和五大古港。
隐珠街道境域民国前期属胶县。1946年属胶南县。1949年称隐珠区,后改称王戈庄区,1961年王戈庄公社析置隐珠公社,1984年改隐珠乡,1993年设镇。
清平,前汉置县,县城设在水城屯,曾名厝县、贝邱县、甘陵县、清河县、清阳县、清平县。隋朝大业间废清平县,唐武德四年又置清平县。后唐改县为镇,宋初又改镇为县。
抗日战争前属郯城县,1940年属临沂县抗日民主政府,1947年属苍山县,1958年秋成立磨山公社,1984年改镇。1996年,面积78.3平方千米,人口5.8万人,辖磨山东、磨山西、东疃前、东疃后、西三峰庄、东三峰庄、北周家庄
聊城因古有聊河而得名。唐虞3代,聊城属兖州之域。春秋时期,聊城、茌平、高唐、东阿、阳谷属齐国,莘县、临清属卫国,冠县属晋国。
尧、舜、夏、商时代,高唐属兖州之域。西周时,文王分封诸侯,高唐被封为姬姓的用国。春秋时,高唐属齐国西界,称高唐邑。
抗日战争前分属临沂、费县,1941年属边联县,1950年属苍山县甘霖区,1958年属甘霖公社。1965年属车辋区,1971年分属车辋公社、甘霖公社。1984年改车辋乡、甘霖乡。
现辖境,1938年分属掖县第、二区。建国初期,分属掖县头部区、二区、十三区和掖南县九区。1956年底分属掖县城关镇、双山区和大原区。
镇因驻地辛庄村而得名。据当代作家田茂泉说:明正德元年孟耿重修玉皇宫碑曾有记载,玉皇宫起自唐而颓于今。足见始建村在唐朝,因属新建村庄,曾名新庄。
城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成于战国未期,东汉时土著人垒墙围城,明初已成规模。因东有小城——崮城,故人称城头,沿用至今。建国初期,城头镇始划城头区,1957年3月撤销,成立城头人民公社。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