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设计中标项目|青岛胶州湾科创新区启动区(碱厂片区)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
近日在《胶州湾科创新区启动区(碱厂片区)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中,同济设计集团城规中心与麟和建筑工作室合作完成的“胶州湾·超级+”提案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荣获竞赛头部名,成功中标该项目并继续深化落地。
项目在产业、功能、文化、空间、形态五个方面形成的鲜明特色,在方案评选中获得好评:
■ 立足青岛海洋产业等现有优势产业,导入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凸显产业特色;
■ 南城北产,职住平衡,依托TOD站点高强度复合开发,构建公共核心,突出功能特色;
■强调“应保尽保”原则,蕞大程度对现有工业遗存进行保留再利用,留住城市记忆,强化文化特色;
■沿老胶济铁路活力绿廊与东西向山海通廊组成十字形空间廊道,并在交汇点打造立体化“超级绿核”,形成空间特色;
■尊重并呼应基地自然山水格局,全区以中高边低、逐级跌落的空间形态塑造“山形”城市意象,尽显形态特色。
项目基地位于青岛市胶州湾东岸,李沧区北部的楼山以北,原为青岛蕞集中的工业集聚区之一,包括青岛碱业、粮油厂、海水淡化厂、热电厂等工业用地,并涉及老胶济铁路及多条铁路专用线。规划区范围东至四流北路、南至衡阳路、西至胶济客专、北至楼山河,总用地面积约159.8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30万平方米。
项目作为胶州湾科创新区启动区,依托丰富的工业遗存和山水生态资源,致力于打造新旧融合的有机更新示范区、彰显山海特色的滨海城市新地标、开启百年新征程的产业创新高地,是胶州湾科创新区的引爆项目,也是青岛中心城区的北门户形象区。
青岛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实验区的三大主引擎之一,正全力构建“四区一带多园”引领、全域联动的新旧动能转换布局。项目深化落实李沧区“十四五”总体要求,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进产业升级,更新低效工业用地,积极打造创新产业示范区。
以既有海洋产业集聚科研能力,实现生态养海、科技兴海、文化融海。
以数字经济产业赋予产业动力,筑牢AI云计算等数字基础设施,营造金融教育等数字应用场景,搭建智能管理检测的数字城市平台。
以文化创意产业塑造产业活力,依托现有工业遗存,以文创IP开发为契机,在工业园区、艺术园区、人才社区中融合发展。
项目强化创新驱动,打造创新产业集群,形成数字经济与文化创意引领,海洋、工业互联网等基础产业支撑的“1+1+N”产业结构。
项目总体采用“一心两轴多脉织网,两区三核多点成环”的城市设计结构。
项目整体围绕基地中心的“超级绿核”,东西向形成连接楼山和胶州湾的“山海生态通廊”,南北向形成依托老胶济铁路的“中央活力绿廊”,构建“超级+”骨架脉络。
基地内部,北侧为科创研发生产区,南侧为智慧共享生活区,二者由“产城乐活环”串联。基地外部,楼山、烟墩山、白泥地公园、楼山河、坊子街山等生态本底资源构成“生态复育环”,显山露水,通山达海,重塑极富青岛特色的山海格局。
项目融合产业、功能、空间、慢行、文化等城市设计要素,打造“超级+”城市活力系统。
项目聚焦智能应用、数实融合,打造“数字底座”,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同时考虑现有基础产业,围绕现状海水淡化厂建设海水综合利用与海洋科技示范基地,实现现状优势产业的融合化、创新化与生态化。
项目强调“强IP、重设计、小场景、广渗透”,以5G场景化业态结合工业遗存,培育人文生活生态圈。
产与城在基地内部形成有机融合:依托南北向活力绿廊,体验交互的乐趣;依托东西山海通廊,实现创新的火花;通过成环的产城走廊,构建紧密的产城融合生态圈闭环。
基地内的十字公共空间,东南通山、西北达海,并通过二层连廊、绿坡、绿道等元素构建立体化的慢行体系,破解城市道路、高架、铁轨的阻隔。
同时,居住地块细化尺度、慢行连城,将原控规“两纵一横”道路体系加密为200米格网街区,创造安全慢行的产城融合社区。
在整体空间形态上,建筑从核心区外逐级跌落,向西与胶州湾的水天一色相映,向东与烟墩山、楼山、坊子街山相融,充分展现青岛特色山海天际线,塑造“山形”城市意象。
核心区以地景建筑隐于自然,形成超级绿核。绿核融合轨道交通、地下商业、下沉庭院、空中环廊等多种空间要素,形成多维渗透的空间体系。
项目秉持“应保尽保”原则,通过山海文化、工业文化、产业文化三赋能,形成“一轴一带双环”文化要素体系。
针对区内原有工业建筑,通过功能植入与空间重构,实现整体性保留、针灸式更新、差异化利用,唤醒工业城市的场所记忆,打造有机更新的城市样板。
项目充分融合数字经济、时尚艺术与智能化应用,数字赋能、智能普慧,让数字化真正渗透到社区、园区之中,大力推进数字启动区的建设。
基地南部,保留原有粮油厂的大跨建筑,置入社区文体功能,并运用旧时的堆场空间打造居民室外活动场所,形成覆盖全区的大型邻里服务中心。
基地西北部,在保留工业建筑的基础上,打通空间流线,建立城市链接,并以极具趣味性的建筑形态,营造艺术孵化港活泼灵动的文创氛围。
基地东北部,通过对碱厂现状筒仓的结构保留、空间重塑、功能置入,形成形式、功能、空间与文化上的新旧对话。
基地中部,将老胶济铁路改造为绿意盎然的铁路公园,游客乘着时光专利,行驶在历史的轨道上,感受现代科创新区的时空穿梭。
我国当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项目紧扣国家与城市经济发展脉络,深入剖析青岛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要素和潜在机遇,实现新旧产业互动,锚准当代科技创新产业与青年人才需求,保留利用特色工业遗存,贯通“山-海-城”空间,吸引更多的创新型企业、人才、要素集聚与发展,描绘出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未来产城蓝图。
项目名称:胶州湾科创新区启动区(碱厂片区)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项目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与规划设计研究中心+麟和建筑工作室
规划团队:张力、祝军祥、凌琳、陈石、李雅兰、杜忆清、陈怡彤、何佳琳
建筑团队:李麟学、刘旸、焦岩、吴雨末、郭乾立、叶心成、李岚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