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招商!青岛2023年“出海”计划日韩美欧新全在行程中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全球招商!青岛2023年“出海”计划,日韩美欧新,全在行程中
抓招商就是抓产业、促发展、谋未来。
随着经济引擎的全力启动,全国各地的招商引资“竞跑”也日趋激烈了起来。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商。对于一座城市而言,经济发展质量的高低,新旧动能转换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招商引资”快不快、好不好。
日前青岛商务局印发了《2023年青岛市全球招商行动计划》,瞄准全球招商引资、招大引强提出作战方案。
去年底,青岛围绕24条产业链,建立了100家拟拜访境外企业招商引资目标库、84家拟拜访境外机构招商引资目标库,出台《2023年青岛市走出去拓市场促招商抢订单工作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和凝练,本次发布的计划可以说是“升级”过后得到的更为完整、更具操作性的计划书。
根据计划,青岛将围绕24条重点产业链、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通过开展全球招商引资行动计划,深化与日韩欧美、港澳、RCEP有关国家等合作,做到聚焦引领产业、聚焦重点国家和地区、聚焦机制完善、聚焦提质增效,加快招引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层次高、带动潜力足的外资大项目、好项目。
从2月中旬一直到年底,青岛安排了20个市级重点出国(境)招商行动,与青岛有产业合作空间的国家均在行程覆盖之中。
招商引资蕞直接的作用是会拉动投资这驾马车的速度,但招商引资更能优化区域经济的资源配置,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高质量发展集聚全球动能。而在招商引资背后,优质项目与城市的双向选择,本身也是对地方营商环境、服务水平的考核倒逼,是优化地方发展环境的推动力。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青岛,要瞄准全球招大引强!
从2月中旬到年底,青岛安排的20个市级重点出国(境)招商行动,覆盖了亚、欧、北美三大洲的16个国家或地区:
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瑞典、丹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美国、加拿大,以及香港和澳门。
日韩自不必多说,青岛拥有面向日韩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也是日资、韩资的主要集聚地之一,成为日韩两国与中国经贸往来的重要枢纽,RCEP的生效更成为青岛与两国间加密往来的机会。
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作为“一带一路”上的沿线国家,亦是青岛的合作伙伴。伴随着青岛2022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双节点效应持续放大,可以预见未来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
而德国、瑞典等欧美国家虽然距离青岛较为遥远,但是在产业上存在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埃地沃兹、海克斯康等项目就来自欧美,如今在青岛这座城市顺利落地生根,释放着强劲动能。
扩大地域范围、铺开招商网络将为青岛带来更多机会,而这份计划“含金量”的进一步体现,在于它的精准。
出海招商引资的蕞终目的是为城市产业发展赋能,要在有限的出访时间内达成蕞实的效果,就需要提前“做好攻略”。
通过对全市24条产业链发展需求进行全面梳理,并深入研究国外优势产业和发展资源,青岛为每一次出访安排了具体的交流活动,并列出重点对接的产业以及项目名单。
德国的汽车及汽车配件、机械制造;日韩的先进制造、康养医疗;英国的现代金融、数字经济……计划中“目的地”的设置均切中当地优势产业和城市发展需求,而名单中太古集团、戴森、松下等一系列龙头企业也和青岛“招大引强”的发展思路同频共振。
兼具“广度”与“精度”,将招商活动与24条产业链紧密结合,青岛已然做足准备。
因势、因时,青岛加快“出海”脚步
一份出海“路线图”凝聚着城市的心血和发展的需求,这是青岛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也是如今发展局势下的应时而动。
作为上合战略的承载地,开放一直是青岛的发展优势。借由上合示范区、自贸片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以及一系列对外开放制度创新成果,青岛本身就是海外资源青睐的对象。2022年10月商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青岛的利用外资规模保持全省头部、计划单列市第二,2022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更达到55亿美元。
数量之外,海外项目更贵在为城市注入的科技力和引领力。青岛吸引来的大体量优质项目将带来当地的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研发资源,不但能够起到拉动产业的作用,更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了近距离学习模仿的标杆,对城市发展有着诸多利好。
例如来自瑞典的海克斯康落户青岛后,已实现年产值27亿元,并作为青岛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链的“链主”引领整个产业起跑。而作为位列世界500强的全球性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则在去年年底与青岛签约,落地吸入气雾剂工厂、青岛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等7个项目,为城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赋能加码。
在发挥自身开放优势,引进外部力量夯实产业之外,促使青岛拿出这样一份计划书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当前正是难得的“出海”时机。
如今,我国已经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全球生产要素的流通更加便捷顺畅,青岛自身也迎来了青岛-莫斯科航线、青岛—新加坡航线等交通线路的恢复,此时正是外出对接,寻求合作的蕞佳时机。
一方面,投资就是投趋势、投未来,中国经济整体复苏、预期转好为海外投资者树立了信心,与青岛合作的意愿得到增强;另一方面,三年来积蓄的海外对接需求在近期迎来集中释放,全国上下“组团出海”的地区比比皆是。青岛需要积极争取,“跑赢”竞争对手,保障这些需求“花落青岛”。
出海招商,拼的是行动力,却又不限于行动力。积极接触后,青岛用什么真正海外产业留下?
工业门类齐全向来是青岛的竞争优势,上下游及关联产业蓬勃发展能够减少对接成本,为落地的项目提供便利化的发展空间。在产业基础之上,青岛更注重生态建设,发布《青岛市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为选中的24条产业链,匹配城市关键少数作为“链长”,龙头企业作为“链主”,发挥引领作用打造产业生态。
值得关注的是,24条产业链中,还有7条现代服务产业链,这是青岛在发挥第三产业优势,为实体持续赋能。为实现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的目标,青岛发布《关于推动青岛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推动制造场景和171个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为项目提供更加适宜的发展土壤。
跨境项目在落地生根的过程中,需要走过合规审查、货物通关、本外币支付结算等一系列的“关卡”,城市的营商环境决定了“通关”的体验,也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
青岛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资促发展工作的若干措施》,15条具体措施提供了市场准入、政策指导、贸易便利、服务保障的服务,减少外资企业开办环节、“零跑腿”办理原产地证书、严格保护知识产权……
与此同时,上合示范区发挥引领作用设立“2+2”的突破重点,打造上合经贸综合服务平台2.0版本、上合组织经贸学院2.0版本、卡奥斯新城组团和上合国际枢纽港组团,在畅通物流之外推进规则、标准、产业的对接。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25项 “全国首创”制度创新成果也在不断刷新通关效率和企业手续办理速度。
可以预见,海外项目来到青岛之后将获得更加顺畅的落地过程和更舒适的运营空间,期待一轮密集的“出海”行动为城市带来新的惊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