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服务提效能 青岛高新区营商环境魅力彰显
近日,青岛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里多了一个“异地开办”专窗。专窗配有一台安装“跨域通办专窗平台”的电脑,办事群众来到异地专窗,在工作时间内可随时办理业务,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群众异地办事的便捷度和获得感。
2021年12月15日,市民王棋来到青岛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申办企业营业执照。登录青岛高新区企业登记系统,她发现,在页面地址填报框下面有个填写住所审批申请按钮,可以先把地址提交预审。“信息通过后再填报基本信息,股东签章。这些步骤完成后,审批便能通过了,省去了上传附件材料的麻烦,真是名副其实的‘秒批’”王棋说。
在青岛市,开办企业网上全程办理、“秒批秒办”已经成为常态。在原有企业智能登记“秒批”系统的基础上,青岛高新区结合地区实际,创新研发了地址预审、线上地址预定、系统自动预判等功能,进一步提升“秒批”系统利用率。在“秒批”基础上,青岛高新区还创新推出了“无感审批”新模式。主动为企业和办事群众建立电子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自动检索,为市民、企业精准推送可办事项,并同时将可办事项所需信息提供给市民、企业,方便办理。“我们推出的“无感审批”,不仅仅是主动提示、推送信息,还将原先需要现场提交的申请表和申请材料改为电子数据,让企业和办事群众在家即可确认,足不出户,办事更简捷、更快速。”青岛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部审批服务办公室主管张德牵说。
2021年以来,青岛高新区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项目落地”双主线,持续在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政务服务、提升品质城市建设上下功夫,不断创新路数、改变打法,推出了一系惠企惠民服务举措,园区服务配套再升级,营商环境更有魅力。
2021年是青岛市“项目落地年”,围绕“项目落地年”部署要求,青岛高新区不断探索创新审批制度改革,先后推出“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跨省异地通办”“帮办代办”“一事全办”等创新改革措施的实施方案,加快项目开工建设进度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审批服务部门为我们提供了‘建成即使用’验收服务,我们从联合验收开始到取得竣工验收备案凭证只用了1天时间,相比正常验收提速20多天!”2021年6月, 青岛高新区盘古润滑液压系统智造中心产业项目负责人刘新存对青岛高新区的验收效率赞不绝口。该服务实现了项目验收中“竣工验收、联合验收、竣工备案”的有机结合,将原本的“串联验收”变为“并联验收”,大大提高了验收效率。目前,青岛高新区已有4个工程建设项目实现了“建成即使用”,其中立菲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作为青岛高新区首个“建成即使用”项目,从开始验收到完成验收仅用时半天,创造了竣工验收新记录。
此外,青岛高新区先行先试,全面启动建设审批“一事全办”工作,有效避免了企业、项目重复登记、重复提交材料,压缩审批材料30%、审批时限50%;针对招投标服务,青岛高新区制定了建设工程项目交易配套业务手册,推行告知承诺制、阳光评审,建立重点项目全过程精细化服务长效机制等;出台《占地类产业项目服务流程再造暂行办法》,对原有流程裁弯取直,推行“阶段分包、全程串联”,原来涉及20余个部门,现在只需3个部门牵头,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审视高新区生态环境“清单”,2021年,青岛高新区与11家高新区联合发起《国家高新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宣言》,园区拥有祥茂河、澜湾艺术公园等水系景观600万平方米,道路绿化230万平方米,探索建设青岛绿色转型先行区,着力打造既容得下高楼大厦、也留得住鸥鹭齐飞的优质生态。
服务配套的不断完善,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企业向高新区聚拢。2021年,高新区新自主培养市行业拔尖人才6人、市产业领军人才3人;新引进博士研究生50余人、硕士研究生1100余人、本科生5200余人。青岛高新区落户人口已连续3年增长率超过50%。
营商“软环境”正日渐成为青岛高新区实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硬支撑”。未来,青岛高新区将持续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支点,撬动园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当年,刘雯穿了一套很奇特的“骨骼装”走秀,全身上下几乎,网友纷纷调侃道:八面漏风!
丑爆了!苹果iPhone 14实锤用药丸挖孔屏:颜值掉线年一江苏女子车祸成植物人,昏迷中发现怀孕,生下儿子被唤醒
四川开江“公公杀害儿媳案”宣判:凶手被判死刑 因儿子赔偿金起纠纷作案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