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岛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产业园区助力城市持续高质量发展

admin9个月前 (09-27)青岛产业信息85

  立足“双万”城市新起点,着力打造湾区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之都,东莞提出,要确保地区生产总值高质量稳定过万亿元并接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向建设更高水平的新一线城市挺进。

  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表示,要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风口,推动东莞经济再立新柱;抢抓数字经济和消费升级新风口,推动优势产业再跃升;抢抓科技自立自强和国产替代新风口,推动“创新+产业”再上新台阶。

  如何持续高质量发展?毫无疑问在于发展产业,而东莞的重心在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于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认为:一是以现有制造业产业集群为基础,把原先集群所形成的网络资源、人力资源、产业资源整合起来,为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服务;二是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协作,以全新的理念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东莞,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平台,近年来在有限的土地上高效集聚多元发展要素,将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区域科创互动,助力东莞在“双万”城市新赛道上持续高质量发展。

  今年,东莞启动首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建设,除数字经济外,还着力推进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高端装备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广东省谋划的前沿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在东莞布局。

  经过多年积累,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东莞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在此过程中,产业园区也发挥了在产业升级上的平台力量,引入院士团队、制定产业标准、打造产业链高效集聚诸多产业资源,在多个层面多种赛道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在院士团队引入方面,多个产业园均有实质性的落地合作。2020年5月22日,东莞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研究院在塘厦金地智汇港园区揭牌,承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

  该研究院科学顾问委员会囊括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并由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多孔陶瓷、透明陶瓷、单晶薄膜等3个创新团队承担该项目。研究院汇聚高素质、高科技人才,将打造科技智库及新型产业技术支持中心,5年内形成年产值50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集群。

  无独有偶,中国工程院王家耀、郭仁忠两位院士率领的研究团队——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联盟,也于今年5月20日落地东莞黄江天集磁海园区。据悉,该联盟由河南大学时空大数据团队发起,中科院知识产权团队管理运营,联合多家时空大数据细分领域领军企业为理事单位。

  “天集·磁海项目作为园区载体,助力时空大数据产业孵化及知识产权产业化,共同打造国内领先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示范园区,护航企业进入源头创新新赛道。”天集磁海总经理李书江说。

  在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土地要素层面,在以制造业立市的东莞,促进土地高效利用的“工业上楼”在提速,正成为产业升级的“标准”配套之一。

  180万平方米产城人融合生态智造新城信鸿高盛·松湖智谷,是全国率先落地的真正意义上的工业上楼项目,得到了各级政府及社会的高度评价。

  在多个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信鸿产业对“工业上楼”产品不断进行升级迭代。位于东莞滨海湾新区的欧菲光·湾区科创中心,集智能制造厂房、研发办公空间、独栋企业总部、综合办公大厦、员工宿舍楼、园区展示中心及服务中心于一体,是信鸿产业在工业上楼领域的全新探索。

  信鸿产业在高标准高品质园区方面的建设经验,获得了主管单位和业界专家的关注和认可。受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邀请,信鸿产业参与到《广东省高标准厂房设计规范》和《广东省高标准厂房验收规范》条文的编写及调整中,是参编单位中唯一的产业园开发运营商。

  “这些规范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工改工及工业上楼项目在厂区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备等方面明确了技术要求,对于地方政府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主编单位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其功表示。

  从产业链形成的企业集聚来看,目前,信鸿高盛·松湖智谷已形成以智能装备制造、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大数据为主导的产业聚集区。欧菲光·湾区科创中心依托欧菲光的引领效应,将成为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先进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新高地,计划导入TMT、物联网、5G、智能终端、自动化设备等行业。

  在光达制造寮步智慧谷一期,瑞锋照明、坤昇半导体、恒源新材料、鑫纯光电等光电领域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形成光电产业链,集聚发展效应已经初步形成。

  事实上,早在2008年,光大集团就与北京大学光电研究院通力合作,进军高新科技领域,重点布局新型光电领域,实现产业链纵向延伸与科技成果转化。同时,涉足电子、医疗、环保、5G等新兴产业。

  由此可见,在东莞,一批产业园区发挥平台集聚的作用,整合多元产业资源,一方面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引入和孵化新兴产业,正如林江所言,集聚有利要素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作为少有的非省会新一线城市,东莞被深圳、香港、澳门、广州四大国际都市环绕,位居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轴线,优越的地缘优势为产业创新要素的跨区域互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东莞打造先进制造之都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产业园区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平台载体和集聚中心,进一步驱动产业创新升级要素跨区域流动,助推区域科创与产业升级进程。

  总部位于深圳的中集集团,是一家为全球市场服务的多元化跨国产业集团。中集集团所集合的强大产业资源和优势,无疑将为东莞的创新要素聚集带来有力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在松山湖科学城中集智谷园区,以中集集装箱、中集新材料、中集智能为代表的中集系企业,以顺丰科技为代表的物流运输企业,以歌尔股份、电连技术、爱协生科技、维度科技、迈威科技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企业,以中色研达、初创新材料、松湖塑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企业,以及以中汇装备、威科达、大成精密等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企业,正持续创新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企业汇景控股,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及东莞的科创产业布局,打造多样化的产业空间载体,在东莞规划建设汇景东莞人工智能小镇和东莞湾区5G智造港。

  2019年11月,在广东院士峰会上,汇景控股与浙江大学合作成立了“浙江大学·汇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联合研究中心”。中心成立以来,推动了汇景与浙江大学的全面合作,在成果转化孵化、战略研究咨询、共性技术服务和课题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希望通过东莞、杭州两地多个研发基地的联动,形成珠三角和长三角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连接点,与教育部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新经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国际设计研究院等形成互动,共同推动科研和技术成果的转化进程,为粤港澳大湾区、为东莞的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说。

  今年6月18日,东莞天安数码城“碳中和示范园区项目”通过直播连线,在广州、东莞两地共同启动。广州会场广东埃文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永章与东莞会场天安数码城集团副总裁、东莞天安数码城总经理何文,共同连线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与碳中和实践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将项目落到实处,共同促进穗莞低碳产业联动发展。

  同时,通过对优质企业的招引,产业园区也促进了企业的跨区域互动交流。截至今年1月31日,信鸿高盛·松湖智谷园区已签约企业192家,约七成来自深圳。继松湖智谷之后的第三代产品信鸿·湾区智谷,聚焦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签约企业也多来自深圳,整体科技含量较高。

  “对优质企业的成功引入首先得益于产品创新。信鸿产业的另外一大优势是,充分了解并深度参与片区发展规划,做适合片区产业发展的产业园。”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信鸿集团常务副总裁胡冰表示。

  更为重要的是,从产业链高度前瞻布局,协调衔接不同区域的产业资源。东莞南部临深九镇之一的黄江,在莞深融合提速和双科学城崛起的背景下,已然晋级莞深双科学城中轴线上“新C位”。根据规划,黄江将携手松山湖科学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

  作为国内领先的产城人文生态运营商,天集产城前瞻布局双科学城,在黄江落子东莞首个项目——天集·磁海产业园。这座规划总建面约173万平方米的产业新城,将在双科学城之间架起“鹊桥”,打通“技术研发蕞先一公里”到“成果转化蕞后一公里”的全新赛道,打造东莞产业的源头创新高地、莞深深度融合示范样本、双科学城中试成果转化基地。

  在松山湖“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科研型企业林立的产业区域,“工改工”项目君泰正拓5G产业园,将进一步填补松山湖生产功能。

  园区以生产性功能为主导,为松山湖科创功能做补充与提升,解锁松山湖一直缺失的生产功能,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2个重点产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器械3个补充产业,打通松山湖科研与生产价值链两端,链接由源头技术创新到精密制造生产的高端数智产业上下游产业链。

  天集产城执行总裁肖临骏曾分析德国纽伦堡—埃尔朗根医疗器械产业的源起与发展:从病人提出需求,到产业协会协调研发转化,再到龙头企业引领产品生产,形成产业链闭环,进而形成产业集聚区持续孵化新企业,以此明晰地归纳出一个新兴产业产生发展的关键要素。

  从此案例可看出,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和公共物品的共享并不必然带来聚集效应,多种要素协同,才能更好地产生核心竞争力,进而培育孵化新的企业,为城市持续注入发展活力。

  产业园区的本质特征是产业集群。大多数大城市在实现工业化后,都把发展产业园作为催化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有观点认为,产业园区是优质企业的集聚地,是区域经济的助推器,是城市前行的发动机。从产业园区在东莞的具体实践来看,其对产业集聚的促进利于城市持续高质量发展。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青岛产业园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35亿!青岛光电显示产业园工程项目正式开建

35亿!青岛光电显示产业园工程项目正式开建

  2021年10月10日,中南高科·芯海林·青岛光电产业园项目奠基仪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台新动能产业基地正式举行。   据介绍,青岛光电显示产业园项目将以光电与泛半导体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通过引进光电、泛半导体、集成电路、新材料、电子通信、智能装备等领域的优质企业。由中南高科产业集团与北京芯海林投资集团共同投资35亿元建设,定位为京东方项目上下游产业配套园区,...

关于公布2022年度青岛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和青岛市小企业产业园名单的通知

关于公布2022年度青岛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和青岛市小企业产业园名单的通知

  各区、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主管部门:   为促进我市民营和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加快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和小企业产业园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创新发展环境,根据《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工信部企业〔2016〕194号),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组织开展了2022年市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和小企业产业园申报工作。经企业自愿申报、区(市)民营经...

剑指千亿级产业集群 青岛崂山区再添大型智慧产业园区

剑指千亿级产业集群 青岛崂山区再添大型智慧产业园区

  3月7日,青岛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项目绿谷翰章,在青岛崂山区株洲路产业创新创业区盛大开园。据了解,该园区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投资10亿元,涵盖总部基地、企业独栋、双创LOFT、商务办公、酒店及专家公寓、商业街区等业态。园区以平台经济理念,围绕智慧产业上下游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汇聚“政产学研金服用”产业赋能要素和“衣食住行学乐购”人居商业配套,打造智慧产业生态圈,...

华创智谷青岛工业设计产业园(嘉定路)

华创智谷青岛工业设计产业园(嘉定路)

  我是园区负责人,我要更新园区资料及联系方式。更新园区   华创智谷青岛工业设计产业园(嘉定路)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青岛市市北区嘉定路5号,面积约6.33亩。本数据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数据库,前瞻产业研究院20年持续聚焦全国细分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产业园区规划、产业地产规划、特色小镇规划、产业新城规划及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等,助力地方产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

厉害了!胶东机场南部有了新定位?

厉害了!胶东机场南部有了新定位?

  为加快城市品质提升,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胶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对接青岛胶东临空经济区管委,按照胶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通过借鉴上海大虹桥的规划理念和发展经验,先后委托青岛国立设计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多轮讨论研究,编制了“青岛胶东临空南部商务核心区城市设计”。   2021年12月10日上午,胶州市政协、政法委书...

厚植虾青素产业!山东恒诺世佳健康产业园落地青岛

厚植虾青素产业!山东恒诺世佳健康产业园落地青岛

  8月13日,山东恒诺世佳健康产业园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青岛市城阳区举行。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于2020、2030年超过8万亿元和16万亿元。根据普华永道数据,2020年大健康市场规模已达到13万亿元,且在过去8年中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目前已经跃居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

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

  唐山松下高自勇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唐山松下高自勇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中国焊接协会机器人焊接(唐山)培训基地成立十周年   第25届埃森展,松下邀您共享精彩   齐心协力 勇往直前 ——柳宝诚董事长在中国焊接协会焊接设备分会八届一次理事会上的讲话(摘要)   中国焊接协会焊接设备分会...

喜迎党的二十大走进园区看发展┃重点产业园区建设②:海尔产业园发展之风采

喜迎党的二十大走进园区看发展┃重点产业园区建设②:海尔产业园发展之风采

  实体经济是兴区之本、强市之基。改革以来,青岛开发区始终坚持“产业立区,项目为王”理念,聚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统筹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培强“芯屏”产业,持续提升产业集群效应,努力打造全国高端产业集聚区,充分彰显全省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域内海尔、海信、上汽通用五菱、澳柯玛等传统产业龙头顺利实现“战新转型”;极视角、文达通等专精特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萨技术、宸芯科技等“独角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