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在青岛的百亿级项目传新进展
1月10日,山东公布2025年省重大项目名单,共有600个。其中,青岛42个项目入选重大实施类项目,1个项目入选重大准备类项目。
青岛43个项目总投资4464亿元。其中,备受关注的产业类项目共26个,总投资1394.4亿元。
产业类项目数量占总数的比例不低,但总投资额占比并不是很高,而且多个项目是2024年已经推进的。这也反映了当下形势下,招商引资的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领域,青岛有两个百亿级的项目入选。一是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另一个则是去年青岛奋力推进的三峡青岛项目——三峡青岛一期3000MW海上风电项目,被列入准备类。
这不仅意味着央企三峡集团在青岛的项目离落地只差一步之遥。同时,也代表着青岛在能源领域的布局驶入快车道。除三峡项目之外,多个项目均有进展。
新能源项目是2025年山东重大项目的重头戏,重大实施类中包含34个新能源项目,重大准备类项目38个,包含4个新能源项目,总计38个。
山东已经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能源强省的目标。要与之匹配,需大力推进和落地新能源项目,并提升与完善创新体系,这将是一个巨大的产业蛋糕。
三峡项目是青岛首个大型海上风电项目,青岛相当重视。
2024年6月,青岛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三峡集团表示,三峡集团将把青岛作为重点投资区域,加大新能源产业布局力度,助力青岛打造绿色多元的能源体系。
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之前,三峡集团启动了青岛深远海4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招标,包括海缆桌面路由初步勘察项目、主体工程用海服务项目、送出工程用海服务项目。
本次能列入山东重大准备类项目,说明前期工作应该推进顺利。
根据招标公告,对于招标的项目,三峡设置的时间表为:2025年8月31日前编制完成空间利用规划报告并取得外部专家评审意见,满足项目用海批复要求。
之前,招标的内容是400万千瓦,山东公布的项目信息则是一期3000,MW(兆瓦,1万千瓦等于10兆瓦)。这也说明,该项目蕞少分两期推进。
在总投资方面,可以参考三峡漳浦海上风电项目。2023年,福建媒体报道,三峡集团福建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开工建设,总装机容量400兆瓦,总投资近60亿。
三峡青岛项目一期的装机量是漳浦项目的7.5倍,以此粗略计算,项目总投资应该数百亿。
项目建成后,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还是以三峡漳浦项目做参照,其投产后年上网电量可超16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6万吨。
算下来,三峡青岛项目年发电量有望超过百亿千瓦时,每年节约数百万标准煤。对于改善青岛能耗结构,具有重大意义。
数据显示,2023年青岛规上工业能耗2041.1万吨标准煤,而广州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734.30万吨标准煤。要知道,广州的二产增加值高出青岛2000多亿。
入选重大实施类项目的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是青岛首个首个海上光伏项目。
该项目投资102亿元,规划建设115万千瓦桩基式光伏发电项目。蕞新消息显示,项目已全面启动海上安装。
预计2025年3月30日首批并网发电,2025年8月30日全容量并网发电。整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可提供约19.2亿度发电量、年均产值约7.2亿元。
除了上述两个项目,根据山东的规划,青岛新筛选5个海上风电场址,可装机规模1300万千瓦。参与企业包括三峡、华电、华能、大唐、中船等。
2024年底,多个项目启动招标。
去年12月,《山东公司大唐黄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海上风电项现在期专题技术服务-2024年12月招标公告》发布。公告显示,大唐青岛海上风电项目位于青岛市,建设规模1300MW。
去年12月27日,中核汇能青岛海上风电项现在期技术咨询及专题报告服务采购中标结果公布。中核青岛海域海上风电项目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东部国管海域,场址中心离岸距离约105公里,水深38-49m。
这些项目的推动,将让青岛在胶东半岛补上新能源的短板。
重大新能源项目会对青岛产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无论是风电还是光伏,涉及很多领域的技术攻关与高端制造。围绕上下游链条,青岛大有文章可做。
比如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已经开始引进光伏组件、系统集成、储能、新能源研发等新能源产业链项目。以青岛汉缆、宝鉴科技为骨干企业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已初步构建起一条海上风光产业链条。
青岛多家公司已经攻克关键技术,在业内占有一席之地。比如位于青岛高新区的盘古智能首发了风电液压偏航系统,实现了从动力传输到精准控制的全面飞跃。
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激光雷达,即使在复杂天气条件下,也能对500米高度以下、半径10公里左右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将风向、风速等信息传回大数据平台。现在产品已成功拓展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全球累计交付600余台(套)。
再者,青岛海工装备实力有望提升。
去年下半年,三台重量级新能源海工装备纷纷从青岛交付。6月,国内新一代自升自航式一体化海上风电安装船蓝鲲01驶出,9月,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套抗浪型漂浮式光伏平台黄海一号出港;10月,国内综合性蕞强的第四代海上风电施工平台港航平5出港。
所有这些,也是青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底气。而青岛新能源项目的快速推进,相关领域或将迎来爆发期。
在国家重视、地方需要的大环境下,不仅是青岛,全国各地纷纷上新能源项目,面对巨大机遇,青岛应该从全产业链条的角度,统筹谋划,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强科技攻关,建立技术和制造优势,以更好地抓住机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